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上书赵王 战国 · 赵括母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十一
括不可使将。
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千数,所友者以百数。
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
受命之日,不问家事。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
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
王以为何如其父?
父子异心,愿王勿遣。
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史记。赵奢传》:赵孝成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信秦之间,以赵奢子括为将,代廉颇。及括将行,其母上书云云。括军败,前后所亡四十五万。赵王括母先言,竟不诛也。又略见《御览》二百八十。)
孙卿书录 西汉 · 刘向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七
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言,所校雠中《孙卿书》凡三百二十二篇,以相校,除复重二百九十篇,定著三十二篇,皆以定杀青,简书可缮写。
孙卿赵人名况
齐宣王威王之时,聚天下贤士于稷下,尊宠之,若邹衍、田骈、淳于髡之属甚众,号曰列大夫,皆世所称,咸作书刺世。
是时孙卿秀才,年五十,始来游学,诸子之事,皆以为非先王之法也。
孙卿善为《诗》《礼》《易》《春秋》,至齐襄王时孙卿最为老师,齐向修列大夫之缺,而孙卿三为祭酒焉。
齐人或谗孙卿,乃适楚,楚相春申君以为兰陵令
人或谓春申君曰:「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孙卿贤者也,今与之百里地,楚其危乎」?
春申君谢之。
孙卿去之赵,后客或谓春申君曰:「伊尹去入殷,殷王亡,管仲去鲁入齐,鲁弱而齐强。
故贤者所在,君尊国安。
孙卿天下贤人,所去之国,其不安乎」?
春申君使人聘孙卿
孙卿春申君书。
楚国,因为歌赋以遗春申君春申君恨,复固谢孙卿孙卿乃行,复为兰陵令
春申君死而孙卿废,因家兰陵
李斯尝为弟子,已而相秦,及韩非号韩子,又浮丘伯,皆受业为名儒。
孙卿之应聘于诸侯,见秦昭王昭王方喜战伐,而孙卿以三王之法说之,及秦相应侯皆不能用也。
至赵,与孙膑议兵赵孝成王前,孙膑为变诈之兵,孙卿以王兵能之,不能对也,卒不能用。
孙卿道守礼义,行应绳墨,安贫贱。
孟子者,亦大儒,以人之性善,孙卿孟子百馀年,以为人性恶,故作《性恶》一篇以《孟子》。
苏秦、张仪以邪道说诸侯,以大贵显,孙卿退而笑之曰:「夫不以其道进者,必不以其道亡」。
汉兴江都董仲舒亦大儒,作书美孙卿
孙卿卒不用于世,老于兰陵,疾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乎巫祝,信示几祥,鄙儒小拘如庄周等,又滑稽乱俗,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葬兰陵
而赵亦有公孙龙,为坚白异同之辨,处子之言。
魏有李悝,尽地力之教。
楚有尸子、长庐子、芋子,皆著书,然先王之法也,皆不循孔氏之术,唯孟轲、孙卿为能尊仲尼兰陵多善为学,盖以孙卿也。
长老至今称之曰:「陵人喜字为卿」。
盖以法孙卿(案,上文至「汉兴江都」以下十七字,当在此句下。)
孟子、孙卿、董先生皆小五伯,以为仲尼之门,五尺童子,皆羞称五伯,如人君能用孙卿,庶几于王,然世终莫能用,而六国之君残灭。
秦国大乱,卒以亡。
孙卿之书,其陈王道甚易行,疾世莫能用,其言凄怆,甚可痛也。
呜呼,使斯人卒终于闾巷,而功业不得见于世。
哀哉,可为陨涕。
其书比于记传,可以为法,谨第录。
臣向昧死上言,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言所校雠中《孙卿书录(《荀子》宋刻本)》。
荀卿与楚相春申君 唐 · 刘轲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四十二
兰陵令谨奉书于相国春申君足下。前者不识事机。
冠宋章。袭儒衣。
以廉轴驾羸驽。应聘于诸侯。
始入秦。见秦应侯
会侯方以六国啖其君。且曰。
吾方角虎以斗。又何儒为。
故去秦之赵。会孝成王喜兵法。
方筑坛拜孙膑。欲磨牙而西。
臣以汤武之兵钳其口于前。赵王亦不少孙膑而多臣。
臣以是去赵之齐。会宣王方沽贤市名达诸侯间。
人聚稷下。若邹子田骈淳于瞢。
皆号客卿。故臣得翱翔于诸子间。
威王襄王。三为祭酒
号为老师。然悯诸生少年。
皆不登阙里。不浴沂水
各掉寸舌。得纡朱垂组。
自以为高絜莫我若也。臣以乳儿辈畜之。
何虞其蝎虿之为毒也。由是谗言塞路。
臣之肉几为齐人所食。伏念相君平原孟尝信陵齐名。
故游谈者谓从成则楚王。衡成则秦帝。
相君之相楚故也。不然。
楚何以得是名。以是去齐归相君
相君果不以臣孱固。俾臣为兰陵令
臣始下车。弦琴调轸。
兰陵之人心和且富。既富且教。
必使三年有成。然后报政于相君
此臣效相君者希以是。不意稷下之谤。
又起于左右。俾臣之丑声。
直闻于执事执事果亦疑弃臣如脱故屣。
臣之去兰陵。岂不知相君之弃臣邪。
臣尚念古者交绝不出恶声。臣怼楚而怨相君也哉。
相君徒欲人之贤已。曾不知楚国前事。
臣不远引三代洎春秋。今虽战国
亦不敢以他事白。直道今楚国盛衰之尤者。
相君择焉。自重黎为火正。
光融天下。鬻熊归德
教西伯弟子。洎鼢冒熊绎
荜路蓝缕。以启荆蛮。
武文成始臣妾江汉。至庄王始与中国争伯。
此数君皆之祖宗。而代亦称臣之术
五尺童子。羞称五伯。
臣又何必独为相君道哉。然楚君但成庄而已矣。
自庄而下。楚亟不竞。
平王嗣位。耳目倒置。
伍奢以谏死。费无极以谗用。
太子。走昭王
污楚宫。鞭墓。
岂不以一谗而至乎尔。下及怀王
左徒屈原忠贤。能付以楚政。
当诸侯盛。以游说交斗。
犹以楚为有人。无何。
上官靳尚所短。王怒。
屈平既疏。
秦果为张仪计陷楚之商于地。计行。
秦果欺楚。是以有蓝田之役。
丹徒之败。怀王囚不出咸阳
亡不越魏境。客死而尸归。
至今为楚痛。岂不曰疏屈平靳尚而至于尔。
人亦谓令尹子兰不得皭然无非。已不能疾谗。
又从而惜之。俾屈生溺。
离骚为之作。襄王以前事历目切骨。
虽有宋玉唐勒景差辈子弟。赋风吊屈而已。
又何能免王于矢石哉。今相君左徒令尹
封以号春申君。楚于相君
设不能引伍奢屈平以辅政。复不能拒无极靳尚之口弭。
臣见泗上诸侯。不北辕不来矣。
夫如是。汉水虽深。
不为楚堑。方城虽高。
不为楚险。相君虽贤。
欲舍楚而安之也。今有李园者。
世以谀媚荐宠。喜以阴计中上。
根结枝布。寖为难拔。
相君若不以此时去之。则王之左右前后。
靳尚。则无极
讵独臣之不再用也。前月相君聘至。
跪书受命。且曰。
若恶若仇。若善若师。
真宰相之心。脱李园(一作何)至。
费靳试。何害臣之不再罢兰陵也哉。
敢辄尽布诸执事。而无遂子兰之非。
况之望也。楚子之幸也。
与庙堂议论和书 南宋 · 周南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九一、《山房集》卷三
窃闻小行人之归,敌必欲得用事者之首,而后归侵疆,定和好。
堂堂大国,决未之从,果若行之,则国不可为矣。
唐杜元颖宰相出为剑南节度,敛取苛重,蛮徼咨怨。
太和三年,南诏乘虚破成都,焚郛郭,蜀之宝货工巧扫地。
文宗遣使临抚南诏。
南诏上言,请诛元颖,遂贬邵州刺史
议者不厌,斥为循州司马,死于贬所(此段出《唐书》二十一卷《杜元颖传》。)
其后李德裕为相,议曰:元颖尝居宰弼,失于驭远,致蛮寇内侵。
蛮夷之情不可开纵,若为之执怨以快其心,则是不贵王臣,取笑外域(此一段出《李卫公集》十二卷。)
窃考杜元颖厚敛剥虐,遂开边衅,与诬君矫命,轻动干戈固不侔。
南诏小国,入蜀之祸,止于一方,与挑祸强敌,轻动百年两国之盟好,三垂兵,海内骚动之事固不类。
元颖庸谬书生,论罪极于窜责。
今之奸虐几于荡摇宇宙,倾危社稷,滔天贯盈,罪状固万辽绝。
然卫公终以元颖尝为宰相,不忍因夷蛮之请而死之,所以惜国体而非为元颖也。
杨国忠之枭首,李林甫之斲棺,无非专权蠹国,开边召乱之所致,亦无戮尸之事。
晋王敦谋叛,事平而已卒,乃跽而斩之。
此三恶者,诛之不同。
然苟出于其国家之典刑,虽陈尸于市,并坎而埋,取其已戮之体,凿掘斩刺,无不可者。
若夫因敌人之命,函用事之首以求成,则自古未之有也。
燕太子丹樊于期之首以献于秦,赵孝成王取魏齐之首以赎其弟,本朝徽宗皇帝王安中张觉之首以送金人,其事今可复袭耶!
燕丹雅意欲使荆轲始皇,非禀秦之号令也。
魏齐魏相,与秦范雎结怨,秦求之急,自魏而赵,非用事于赵也。
叔子,降贼也。
后周太祖宇文泰突厥遣使请诛邓叔子太祖许之,收叔子以付使者,杀之于青门外,至今简册以为深鄙(此事出《后周书》突厥列传四十二卷。)
悉怛谋,酋长也。
唐文宗吐蕃复怨,竟令执还,戮于汉界之上,李德裕终身痛惜。
降俘且尔,矧有关于大体者哉!
今奋迅震之,而殒魁渠之命,大刑正矣。
悯其祖考,惠以三寸之棺,大体全矣。
我辞既直,敌暴应销。
何必取已死之骸,逞无已之刑,快敌心而后可和哉?
昔逆亮渝盟,生灵骨暴。
亮既废殒,则我遂退听,此未尝得而干预也。
且乾坤之怒不极,彼独无大臣乎?
始任之以事,而终戮以自送,亦且为敌窥矣。
昔吴主戮诸葛恪臧均上疏,乞令收葬,以为:「人情之于品物,乐极则哀生。
贵盛,世莫与贰,身处公辅,中间历年,今之诛夷,无异禽兽,观讫情反,能不憯然」!
均之斯言,最为深切。
自顷元害扫除,六军喜踊,长安孩幼詈声成风。
国之大刑亦矣,敌所指取志亦偿矣。
若又掘诸坎瘗,重加斩刈,以求媚于敌,恐过而伤恩,人情慨然,昔之怨詈转而悲叹矣。
敌人无厌,自此邀索未已,愈肆恣睢。
他日握兵之将,分阃之人,深惩往事,其孰肯出身任事以与敌抗?
是一元害之首不足惜,而国自此不可立,大可畏也。
窃谓宜择专对之才,引义析情以答,塞其谋而力拒绝之,不宜以此复命。
三将军论 其二 新朝 · 严尤
 出处:全汉文 卷六十一
白起、平原君劝赵孝成王冯亭,王曰:「受之,兵必至。
武安君必将,谁能当之者乎」?
对曰:「渑池之会,臣察武安君小头而面锐。
瞳子白黑分明,视瞻不转。
小头而面锐者,敢断决也。
瞳子白黑分明者,见事明也。
视瞻不转者,执志强也。
可与持久,难与争锋,廉颇之为人也(「之也」二字从《书钞》一百十五引补)
勇鸷而爱士,知难而忍耻,与之野战则不如,持守足以当之,王从其计(《世说·言语篇》注)
强兵策十首 其十 强兵策第十 北宋 · 李觏
 出处:全宋文卷九○六、《直讲李先生文集》卷一七
将之有兵法,犹儒之有六经也。
儒莫不读六经,而知道者鲜矣;
将莫不读兵法,而适变者鲜矣。
世一贤士,犹为踵武,国一贤将,犹为比肩,其故何也?
性生于内而学成于外,非学问之能移性也。
水之湍者,决之也,而聚郑、白之工,不能以流涸泽;
刃之芒者,砻之也,而尽南山之石,不能以利铅刀。
本之弗善,末无及也。
然值承平之世,言尧舜者皆可以为善;
当有事之际,学孙、吴者,未必能应敌:缓急之势异也。
夫兵者诡道,有形或不可视,有声或不可听,合散如雷电,隐见如鬼神。
而欲以昔人之馀论,既往之陈迹,拟议于其间,不亦难乎?
苟非有高世之识,出类之才,动如循环,一步百变者,其孰能与于此哉?
楚、汉之时,诸将多矣,唯韩信起于饿隶,战而必胜,攻而必取,未尝败北者,何也?
岂其兵法皆众人之所未学者乎?
盖其用之非众人之所及也。
是谓反兵法而用兵法也。
《兵法》曰: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敌半渡而击之,利。
欲战,无附于水而迎客也。
龙且夹潍水阵,乃夜令人为万馀囊,盛沙壅水上流,引军半渡击龙且,佯不胜,还走,龙且果喜曰:固知怯也。
此反「半渡」之文也,而卒以胜者,杂于利而务可伸,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兵法》:「右背山陵,前左水泽」。
,未至井陉口,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阵,赵军望见,大笑之。
此反「前左」之文,而卒以胜者,陷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也。
反其显而用其微,人以为拙,己以为工。
智者不能与其谋,巧者不能同其伎。
用兵若此,可以言学矣。
今以众人之识,读众人之书,而求以胜彼,亦已疏矣。
赵奢之子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言兵事,不能难,然不谓善。
括母问其故,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孝成王使括为将,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
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赵王弗听,故有长平之败。
乃知有将才者必习兵法,习兵法者不必有将才。
况以言取人,孔子病诸。
兵战之场,立尸之地,固明主所宜留意也。
武举策问(四) 南宋 · 陈造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六二、《江湖长翁集》卷三三
问:事莫不有法,况兵乎!
法不善用,鲜不败事,兵法而不善用之,其患岂细哉!
古之兵法,如《韬》、《略》,如《孙》、《吴》,如《司马》、《缭》之属,可谓备而密,为兵者舍是奚学?
求之古人,读父书传者卒败赵师,按古车战者亦有陈涛之衄;
顾方略者乃克有功,学万人敌而不竟,亦复所向莫敌。
其相反乃如此,何欤?
荀卿儒者也,其论兵以附民为主,而孝成王临武君为之屈。
亦言之尔,使其一试之,其能有济乎?
陈馀亦不肯用诈谋奇计。
意二子用不用殊,故荀言为至论,而竟就擒。
不然,即其所言探其所守,彼此成败,其能大相远。
即书生料敌情万里,与夫颇、牧禁中者,彼盖未尝韦绝是书而身履其事也,其于兵法,顾乃深有合者,何欤?
李靖之教侯君集,谓其法足以制四夷,外此不肯尽其术。
靖之于兵法,制四夷之外,犹有所未尽者欤?
今考《问对》之书,其止教君集之法耶?
抑亦尽其所谓不尽之术欤?
诸君学兵法而有得,必有见于此,他日之用,今日之所见者也。
愿备陈之。
唐杨倞荀子后序淳熙八年十一月 南宋 · 唐仲友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六○、悦斋文钞补 创作地点: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
《荀子》二十卷三十二篇,唐杨倞注。
初,汉刘向校雠中孙卿书,凡三百二十一篇,除复重,定著三十二篇,为《孙卿新书》十二卷。
,分易卷第,更名《荀子》。
皇朝熙宁初儒官校上,诏国子监刊印颁行之。
中兴,蒐补遗逸,监书寖具,独《荀子》犹阙。
学者不见旧书,传习闽本,文字舛异。
仲友三馆睹旧文,大惧湮没,访得善本,假守馀隙,乃以公帑锓木,悉视熙宁之故。
《诗》曰:「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
不可作,其书独非典刑乎?
向博极群书,序事大氐本司马迁,于迁书有三不合:春申君死当齐王建二十八年,距宣王八十七年。
向言宣王时来游学,春申君死而废,设以宣王末年游齐,年已百三十七矣。
书记孟子惠王三十五年至梁,当齐宣王七年
惠王孟子,计亦五十馀。
后二十三年子之乱燕,孟子在齐。
来以宣王时,不得如向言后孟子百馀岁。
田忌孙膑军师,败魏桂陵,当齐威王二十六年,距赵孝成王七十八年。
临武若与议兵于王前,以为孙膑以败魏马陵疑年,马陵去桂陵又十三年矣。
《崇文总目》言:「卿,楚人」。
楚礼为客,与迁书、向序駮,益难信。
《传》参卿书,其大略可睹:名况,赵人,以齐襄王时游稷下,距孟子至齐五十年矣。
列大夫,三为祭酒
去之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以谗去。
之赵,与临武君议兵;
入秦,见应侯昭王以聘;
反乎楚,复为兰陵令
既废,家兰陵以终。
战国争富彊,儒道绌,孟子孔子,言王可反掌致,卒不见用;
孟子,亦尊孔氏。
子思作《中庸》,《孟子》述之,道性善;
,以为人性恶,故非子思、孟轲,扬雄以为同门异户。
孟子告子言性,卒绌告子,惜卿不见孟子,不免异说。
方说士徼时好,独守儒,议兵以仁义,富以儒术,彊以道德之盛,旨意与孟子同。
应侯,病秦无儒,昭王谓儒无益人之国,极明儒效。
秦并天下以力,意儒果无用,至于坑焚,灭不旋踵。
汉奋布衣,终假儒以定,言不用而后验。
董仲舒、韩愈皆美书,言王道虽不及孟子,抑其流亚,废于衰世,亦命矣夫!
学者病李斯、韩非。
老师,学者已众,二子适见世,昼寝餔啜,非师之过。
使登孔门,去异意,书当与七篇比,此君子所为太息。
大宋淳熙八年岁在辛丑十有一月甲申朝请郎权发遣台州军州事唐仲友后序。